喜欢吃零食

^O^

上回聊的那五块钱再送五毛

泛息补给:

(不烦我瞎讲就再聊呗:D)






碰到最常出现的状况是:为了得到一次满意的快门在同个场景里徘徊几分钟甚至半小时,你都不会举起相机,用眼睛一遍遍的观察确定,用脑袋思考,有那么一会儿需要像计算公式一样去决定将要使用的参数。尽管一卷有36张,但仍然希望每一张都尽心尽力。之后将卷带入暗房,再次思考,花上一整天时间去洗出满意的照片。记得最久的一回,从早晨九点待到半夜。


对于习惯数码摄影的人来讲,胶片机近乎“盲拍”,会条件反射的担心结果。但事实上是相反的,相信大多数使用数码相机的人根本不会在脑袋里预演成像,即便得到不怎么满意的预览也会觉得没关系反正可以后期。而当真用心拍摄胶片的人几乎能确定拍到了什么样子的图像,它不如数码有一套运算方式,它只是一种物理性的光的作用。


“惊喜”这个词似乎常和胶片放在一起,而真正的惊喜唯有胶卷因存放环境出现了乳剂方面的化学变化导致色彩产生质变。


至于其余的“惊喜”,例如“漏光”是机械故障,“颗粒过分明显”由欠曝或冲洗方式造成,或是拍到了自己没料到的内容 那说明取景时压根没仔细看。以及更多的,只是因为不够了解机器的操作方法或经验不足而无法预测成像,于是一切都成了“惊喜”。


这是一种好听的说法,但在这儿并不是个褒义的词。


有人讲,照片更多是为传达,情绪或寓意,不用那么在意技术性问题。这就好比我有一个精彩绝伦的脑洞,可我没有文笔,那么我即使把它写出来也完全不能算做个好故事,可能因为文笔太差连故事都算不上。


所有艺术的表达都必须以扎实的技术为基础,正统的艺术家一定首先是个优秀的行家。


而抛开这所有,不止摄影与写作,一切用于传播的内容都应该拥有起码的“值得被传播”。说简单了,讲真话别说谎话,也分享正面的与正确的。


舆论总是褒贬不一,是因为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及三观全不相同,这没法避免,于是责任的大部分就落在传播者身上,对自己传达的东西有足够了解和自信,确定自己当真想要让更多人知道它,再去说。




所以,当一张跟机照片(指跟着爱豆一道搭乘航班)上了千转,那么说明这一千个人都认同这张照片可能传达的含义:比如赞同推崇跟机行为,对拍摄者这种做法的肯定,暗示更多人效仿这种方式。


哪怕已经转发的你不曾有过以上的任何一种想法,但按下转发键的时候就等同在一切可能引发的后续里签了同意两字。




并不存在完全不无知的人,总有一些不太熟悉的东西,但对于成年人甚至只要是个社会人都该有的普世价值 却是必须了解并负责的。


而就传播者而言,也无需听信“都是为了让你们看到他”“都是为了你们”这种近乎强词夺理的理由,如果这样的行为不会得到任何热度 他根本不会继续做。


就像我最早来lof写文一样,喜欢ky是初衷但肯定不是全部,首先是对写作能力有一点底气,其次是希望能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当然能以此让更多人喜欢ky是最好的。


人类不会做任何没有回报的事,哪怕我的工作,即便我非常热爱它,收入与付出并不成正比,但依旧坚持是因为在能力和精神层面上得到了学习满足,这份满足已经超过它的其余劣势 这件事才得以继续。




说那么多,总结讲大抵都可归结到良心与责任心,大家常说的人品如何。饭圈也好 更大的范围也好,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对错误惩戒,甚至出现太多“坏人过得更逍遥”的现象,我也不免俗的有过怨恨大环境的时候,可大环境之所以糟糕正是由无数个人创造的小环境集结而成的。


饭圈日益增多的ss,不出安全事故时再也无人提起的机场问题,有着几万甚至几十万粉却整日在网络上脏话连篇的大大,抄袭的作者,没有摄影技术只因拍到爱豆就被赞扬的图博,表面看来正义的大大与ss在彼此身上有利可图便成了“朋友”,以上所有都是传播者不负责任或故意为之的产物。


如果没有足够不反悔的自信就尤其不要在一些是非问题上成为传播者,这个时代在不断鼓励每个人发声,可有时鼓励成了怂恿,而发声从来等同发生。




欲望是自由的,但它只是尚属雏形的想法,去不去实现则完全另一回事,需要起码的责任心作基础。所以能力尚浅不知对错时起码可以试试“什么也不做”,有时“只看不说”也未必坏事。


家里老人常讲:“多读书少说话,真要说也起码是句人话”,话俗理不俗吧。






(另外是工作地方今天推了部关于胶片摄影的短篇,挺好的,有兴趣可以看看XD)


《long live film》 








评论

热度(71)